“作为一名有30年党龄的老党员,我经历过非典、甲流、禽流感等疫情,我请求顶上去!”2020年2月初,已经临近退休的厦门机场海关二级高级主办冯呈瑞主动请缨,奔赴防堵新冠肺炎疫情输入的第一线——厦门机场口岸入境关口。

  在疫情之前,厦门机场口岸的入境人数在全国仅排在第九位,而疫情影响下,厦门机场口岸一下成为国内第三大入境口岸,每日入境人数一度达到2000人左右。

  健康申报、体温监测、流行病学调查……为了守好防止境外疫情输入的第一道关,厦门机场海关全体关员放弃休假,打破原有的处室、科室限制,将拥有不同专业技能的人员混编为临时作业班组,由经验丰富的党员担任班组长,交替轮换开赴一线。

  由于早期缺乏防护装备,一线关员每天只在轮换时吃一次饭,在吃饭间隙上厕所,为的就是能够给同事多省出一套防护服。

  而这些,都被冯呈瑞等一众“退居二线”的老同志们看在眼里,也就有了主动请战的那一幕。冯呈瑞早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的公共卫生专业,自毕业后一直从事卫生检疫监管工作,这一专业背景让他的自告奋勇多了几分底气。

  老同志的执甲逆行,鼓舞了年轻人的战斗热情。由于过度劳累,冯呈瑞此前已经趋于平稳的糖尿病指标再度异常。直到一天换岗后,冯呈瑞偷偷打胰岛素被年轻同事撞见,大家才知道,他这次完全是“带伤上阵”。

  在我国阻击境外输入疫情的战线上,海关就是面对无形危险的最前线。在疫情暴发之初,由于缺乏疫情防控无纸化通关手段,一架国际航班的旅客从落地到通关,需要大约七八个小时,这对本就经历了长途旅行的人而言是一种煎熬。

  “旅客入境的时候要填写一堆申报材料,每个航班的纸质文件摞起来有二三十公分高。”首批请战的年轻党员、厦门机场海关旅检三科副科长王咏洁告诉记者,按照防疫规程,入境旅客要根据航班到达先后次序分批过关,关员现场审核纸质材料和完成通关消毒后,已经等候多时的旅客耐心往往消磨殆尽。

  一边是不能“破防”的国门,一边是简化流程的迫切需要,2020年3月,在厦门海关党委的统一指挥调度下,一支由各部门精干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小分队”进驻厦门机场海关,经过连夜攻关,一份“入境旅客无纸化通关方案”迅速出炉。从入境健康申报、体温监测到采样、分流,再到密接者的自动追踪研判,“一码通关”在厦门机场变为现实。

  在连日攻关测试后,厦门机场成为最早实现旅客无纸化通关的入境口岸之一,这让王咏洁和她的同事们兴奋不已。旅客从起初的七八个小时、到后来一两个小时就能坐上前往隔离酒店的大巴;病例追溯从原先的两个钟头缩减至五分钟;现场关员也可以避免因接触纸质材料导致交叉感染,这项由厦门机场海关首创的科技创新成果也一跃成为全国口岸城市的通关标杆。

  在厦门机场海关全体关员的一致努力下,截至目前,厦门已发现并拦截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毒阳性人员超600例,有效遏止了境外疫情向境内输入的势头。同时,在与新冠病毒抗争至今,厦门机场海关全体关员实现“零感染”,该关机关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47人次受到上级党组织的表彰。

  “之所以能做到及时反应、高效应对,党建基础就是我们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守好国门的‘红色密码’。”厦门机场海关机关党委书记黄艺表示,未来,厦门机场海关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做好阻断境外输入疫情的“防火墙”。(记者颜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