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海峡两岸消化内镜培训基地在厦门揭牌成立(央广网发 高泉艺摄)
  央广网厦门1月11日消息(记者 陈庚 通讯员 石青青 周静平)首个海峡两岸消化内镜培训基地10日在厦门成立,标志着两岸四地消化早癌和消化内镜的交流合作迈向新台阶。
  当天,由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主办的海峡两岸消化内镜新技术培训班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班,来自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等地的300多名业界专家学者齐聚“鹭岛”厦门,围绕消化道肿瘤早癌筛查、消化内镜早癌内镜微创技术、超声内镜规范诊疗技术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会长王立基告诉记者,在我国肿瘤发病率排名中,消化道肿瘤占首位,而内镜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消化道疾病的预防、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治,因此,首个海峡两岸消化内镜培训基地的设立,意义非常重大,“我们想借助这个平台,一方面做好培训,另一方面凝聚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的医疗专家,在诊断技术、诊断标准统一上不断推广,同时在消化道医疗大数据上,两岸也能够开展一些科研,为消化道疾病的科学防治做出贡献。”

来自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等地的30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央广网发 高泉艺摄)
  承办此次培训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是全国首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也是福建省消化内科领域唯一的国重专科。自2014年起,该科室承担起厦门市消化系统肿瘤早诊早治防控体系建设任务,在提高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和早期大肠癌发现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该院副院长任建林教授表示,消化内镜技术非常需要规范、交流、提升,今后培训基地将广泛组织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的年轻学员,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增进对疾病的认识,提升诊疗技术。
  “两岸医学在诊疗经验、学术研究等方面互补性很强,我们会派台湾的一些年轻学生和医师,到厦门的海峡两岸消化内镜培训基地交流学习。” 在台湾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副院长吴登强教授看来,两岸同文同种,有许多课题可以共同合作,“比如同样是大肠癌,在两岸表现也有不同,原因在哪里?主要是环境因素。但环境因素对整个疾病的产生沖击是什么?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