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留“厦”过年号召,2021年春运铁路旅客减少(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央广网厦门2月19日消息(记者陈庚 通讯员万宇)今年是厦门北站站长黄佩婷的第32个、也是最后一个春运。尽管厦门北站的客流较往年有所减少,但疫情防控要求更加严格,为了保障春运期间旅客平安出行,她的“白加黑”工作模式持续至今。
  每天早晨开完例行碰头会,黄佩婷便风风火火地往返于候车厅、站台、进站口、售票厅之间。“请大家排好队不要拥挤,拿好身份证,各个检票口都能通行”“带小孩的旅客请牵好孩子”……组织旅客、沟通协调、处理突发状况等,事无巨细,样样都管。

黄佩婷帮助旅客核对票证(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工作期间,黄佩婷会将对讲机随时带在身上,有突发情况,她都是第一时间响应。“比如,列车上有旅客突发疾病,需要停靠车站转运至医院,但往往列车停靠的时间只有几分钟,我们要早早等候在站台,列车到达后第一时间将旅客通过绿色通道送上救护车。”她说。 
  在黄佩婷的办公室里常备着两双鞋:一双皮鞋和一双布鞋,一上班她会穿着37码的皮鞋开启“暴走”模式,不停地穿梭于车站内外处理各类事务;下午回到办公室时,双脚已经肿胀,她就换上大一码的布鞋,继续“暴走”。一天下来,基本上步行超过两万步,相当于十多公里。这样循环往复的“暴走”模式她坚持了32年。

黄佩婷在候车厅内巡视,提示旅客规范佩戴口罩(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晚上11点多,随着最后一班列车驶出车站,最后一名旅客走出候车厅,客运服务工作就结束了,但夜间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黄佩婷解释说,铁路有一个说法叫“天窗”时间,是指线路上没有列车运行,设备维修、改造和施工等就在这个空隙时间进行,“这些工作都是在夜间进行,我们要盯紧每一趟进出列车,确保安全调度通过,同时也要安排一些列车进入动车所进行夜间检修。这个过程持续时间很长,正常情况下都要忙到凌晨三四点。”直到凌晨第一班动检车出发后,夜间作业才算告一段落。 
  不同于白天的喧嚣,夜间的车站冷冷清清,庞大的车站就像一只沉睡的巨兽。“走在车站内我一点也不害怕,工作结束前,我都会到车站周边再走一走,看看有没有逗留的旅客,检查门窗有没有关好,就像在检查自己家一样,检查完才安心。”黄佩婷表示,她在厦门北站工作十多年了,看着它从单日客流量2000多人到最高峰客流达到11万人,就像是看着自己的小孩一点点长大一样。
  做完这些后,黄佩婷才能放心回到休息室小憩一会儿,此时已是凌晨4点多了。直到和第二天的同事对接好工作后,她才能回家。

黄佩婷提示旅客保持1米距离排队(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去年疫情期间,厦门北站作为闽南地区最大也是最繁忙的客运枢纽站,不论是旅客运输安全工作还是疫情防控工作都是重中之重。黄佩婷勇挑重担,每天坚持在岗超过12小时。考虑到自己成天都在候车厅、站台进进出出的,还要和疑似病例旅客零距离接触,担心影响家人的健康,她主动与家人隔离,专门整理出一个房间,日常起居都是一个人独处。
  黄佩婷说,去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前几个小时,还有最后四趟经过武汉的列车经停厦门北站,她戴着口罩、手套,穿着防护服,坐镇一线,和铁路工作人员一起给旅客测体温。“我当时心里其实有点虚,但身为站长我肯定要在场,这样大家的心才能定下来。”
  因表现突出,黄佩婷获得2020年福建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黄佩婷在进站口协助测温验证(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再过几个月,黄佩婷就要告别自己的岗位,步入退休生活了。“心里肯定很不舍,工作这么多年,和铁路有很深的感情了。现在我已经形成了生物钟,即使是休息的时候,有时候凌晨三四点还是会醒来。这么多年,对家人特别是对女儿挺亏欠的,退休后,我就能有更多时间陪陪家人了。”她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