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闽南大戏院系统打造艺术活动季 致力公共艺术普及

2018-05-10 16:5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厦门5月10日消息(记者 陈庚 通讯员 吴珊雅)剧院不仅仅是看演出的地方,更是文化传承、艺术普及的公共平台。作为厦门文化地标的闽南大戏院开业5年多来,以建设“国家级、国际化、海峡精品剧院”为目标,在着力引进高雅艺术演出的同时,创造性地推出“艺术活动季”,开展系统化公共艺术普及工作,让更多人走进剧院、拥抱艺术。

  据介绍,中演院线旗下直营剧院多设置有艺术教育部门,作为中演院线第五家直营剧院,闽南大戏院也不例外。艺术教育部门通过艺术培训开源创收,并推出以公众艺术普及为主的活动,兼顾短期的演出推广、长期的观众培养和不定期的学员家长互动。

  闽南大戏院从2013年开始尝试推出公共艺术教育,着重加强艺术普及活动的体系化探索。2014年开始探索以打包方式策划推广艺术活动的可行性,推出了“国色天香艺术赏”系列活动,内含为期20天的戏曲艺术展,以及多场传统艺术讲座与票友展演等。

2014年5月12日,田沁鑫导演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主演殷桃、李光洁参加闽南大戏院艺术普及活动(吴珊雅 摄

  经过两年的探索与磨合,2016年起,闽南大戏院全年艺术活动整体策划为四个季,2-4月配合戏剧演出季相关演出内容,推出“国色天香艺术赏”,聚焦传统文化;5-8月配合闽南之春演出季和暑期儿童欢乐季的演出项目策划活动,同时安排艺术培训各专业的年中学员展演等,推出“艺游未尽活动季”;9-11月针对两岸艺术节的系列演出,推出普及版的“海峡艺术赏”系列艺术导赏与艺术交流活动;年底的12-1月,针对大型交响乐、舞剧、歌剧等各类年终演出盛典,整合艺术培训各专业年终的汇报演出,带观众们、学员和家长们一起回顾这一年来的艺术收获,推出“获艺大赏”系列艺术普及活动。

  最初,闽南大戏院尝试以免费形式推出艺术普及活动,却遭遇报名观众临场缺席严重、感兴趣观众却抢不到入场资格的尴尬。为此,戏院开始尝试象征性收费,最常开设的活动票价是10元,让观众在活动报名、操作订票过程中多一段理性思考的空间,也对其参加活动的意愿和行为增加了仪式感和约束力。

  目前,闽南大戏院艺术普及活动也涉及部分小型特色演出,均以低票价推出,走出剧院举办的活动依然保持免费形式。在解决艺术普及活动推广方式与推广效果的过程中,捆绑式的“活动季”概念、从活动导赏到演出观赏的递进式消费引导,都是闽南大戏院创新性的艺术推广与观众培养手段。

  相对于一家剧院更迭频繁的演出项目运营而言,艺术活动板块的能否成功,显然更在于坚持。艺术普及,成了剧院培育观众过程中,一个需要“从长计议”的事业。

  作为长期项目的艺术普及活动,在策划上首先面临的是内容形式的问题。闽南大戏院作为综合性艺术演出场馆,每年引进一百多场演出,囊括了戏曲、音乐会、交响乐、话剧、舞剧、音乐剧、歌剧甚至魔术、杂技等各种艺术表演类型,相应的艺术普及活动在内容上也便有了丰富的来源。而形式上,只有多样、灵活才能增加受众覆盖面,提高活动的普及度。于是,闽南大戏院既策划了常规的艺术导赏、艺术讲座、工作坊、大师课堂等活动,还有高雅艺术走进校园、艺术之旅等走出剧院的活动,以及与电视栏目相结合的艺术访谈等。

 

2014年5月9日,国家大剧院《风雪夜归人》主演冯远征、梁丹妮走进闽南大戏院,与观众一起“打开话匣说话剧”(吴珊雅 摄)

  其中,电视栏目艺术访谈始于2014年,在当时系列话剧即将上演之际,闽南大戏院艺术教育中心策划推出了“打开话匣说话剧”系列艺术普及活动,并与厦门广电集团人物访谈栏目《玲听两岸》达成探索式跨界合作,将电视台演播室搬到了小剧场,主演主创亲自出席讲解都市话剧魅力、角色艺术特点、台前幕后故事等,在厦门电视台、厦门卫视播出,大大增加了艺术普及的受众覆盖面。在后期艺术活动打包整合为四大活动季概念之后,艺术访谈的栏目活动结合形式保留在各活动季里,内容也从话剧延展到其它各项表演艺术。

2018年3月28日,闽南大戏院“国色天香艺术赏”系列艺术普及活动走进福建省双十中学思明分校(吴珊雅 摄)

  在“打包式”的系列活动一轮一轮滚动的同时,闽南大戏院四大活动季品牌逐渐确立了下来,其体系化建设也为剧院本身带来了一定的品牌价值。最重要的是,艺术普及活动携手观众共同成长,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艺术、喜欢艺术、热爱艺术,甚至开始学习艺术。

编辑: 六尹

闽南大戏院系统打造艺术活动季 致力公共艺术普及

剧院不仅仅是看演出的地方,更是文化传承、艺术普及的公共平台。作为厦门文化地标的闽南大戏院开业5年多来,以建设“国家级、国际化、海峡精品剧院”为目标,在着力引进高雅艺术演出的同时,创造性地推出“艺术活动季”,开展系统化公共艺术普及工作,让更多人走进剧院、拥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