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2日消息(记者林骏 张子亚)大学生教育就业是关系无数家庭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每年关注的焦点领域。“检验高等院校的双一流标准,要看能否培养出一流人才,和人才是否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走上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岗位。”在谈及高校教育就业问题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张荣这样斩钉截铁地说道。
  眼下全国进入了“两会”进行时,作为高校工作者,厦门大学校长张荣结合今年的特殊情形作了详细分析和研判工作,带来了两个计划建议:如何评价高校科技工作者的科技成果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卫生事业的研究,并且结合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
  张荣在调研中发现,过去对于高校科技工作成果的评价标准有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一些片面评价的问题就暴露得更加清楚。如何在今天的高校科技工作当中建立一种新的科技成果的评价标准就成了高校科技工作的难点,同时如何引导广大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把他们的注意力放到和国计民生、科学发展相关的重大科学问题上,把他们的贡献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也是高校科技工作中值得思考并推进落实的一个重点。
  在谈及此次疫情爆发时,张荣基于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方面提出了建议:如何根据新的特点,在当前人员货物加快交换密集输运的情况下,建立新的传染病传输防控机制,对疫情进行预判,这一应急机制对防控扩散快、波及面广的流行病、病毒疫情十分有必要。
  谈到自己今年为何带来这两个研究建议时,张荣说,自己一直心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因为我们培养的人才最终要能够对社会进步,对全社会的发展发挥作用,首先就是要能够通过就业体系融入社会。”
  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新思路、新规律、新形势
  都说今年的就业形势严峻,具体体现在今年的毕业生比较多,一共有870多万人,比往年增加了40万人。同时在疫情下,各行业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就业渠道、信息发布的渠道也发生了变化。张荣说,这就要求高校工作者要在新形势下,有准确的认识和认真的研究,根据新的规律来推动学生就业工作。短期内进行筛选靠谱的招聘“云平台”,让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学生见面,放宽政策利用科研经费组建专职科研队伍,学生可以进入老师的实验室参与科研的活动,既能得到就业前锻炼,也为他将来走上就业岗位储备更好的状态和技能。“而长期来看,真正解决学生就业还是应当让学生对社会有更多的双向的了解,”张荣说道,大力推进学生的“三创”教育,创新创业创造,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有更多的机会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这样一种要求,同时为将来的走向社会就走上就业岗位,做好更充分的就业准备。
  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引导就业、鼓励贡献
  在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的最后一程中,张荣提出要特别注意引导更多的同学去走上国家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岗位上。学校可以制定专门的引导性政策,对这些走上这些岗位的同学给一些激励。
  据统计,近年来厦门大学总体的学生就业率在95%以上,进入国家重点岗位、重点领域和艰苦地区工作的学生已经超过了45%。在张荣看来,高校本身承担着国家重点建设的任务,“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站出来,为国家发展能够做更多直接的贡献。”
  此外,结合疫情形势下的“云”上会议方式,张荣介绍说,今年的福建省九市一区的代表性的企业参加会议,不仅会提供大规模的招聘信息,也是可以促进学生们对福建的基层社会有更深入了解,把学生的成长和福建的发展相连接,从而极大激发学生服务福建的积极性,学生才会真正的把青春献给基层,献给福建这片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