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厦门12月7日消息(记者陈庚)23年前,福建厦门市海沧区新垵村某采石厂发生一起爆炸案,受害人小王和其他三名工友倒在了血泊里。其中不到20岁的小王双腿多处毁损伤,小腿被高位截肢,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只能靠亲戚和低保救济,生活彻底陷入困境。23年来,厦门警方靠着案发工棚内遗留的一根引线和一张破损的银行汇款单,不断搜寻犯罪嫌疑人的踪迹,终于将潜逃23年的涉爆犯罪嫌疑人杨某山抓获。
  时至今日,民警向晓东仍清晰地记得那天赶到案发现场时的情形:“案发是在1997年5月27日的凌晨3点多,现场被炸得一片狼藉,基本没有提取到能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的证据,只找到一根遗留的引线,还有一张破损的银行汇款单。”
  经过走访摸排,向晓东发现,一名连招呼都没打就收拾衣物离开的工友杨某山有重大作案嫌疑。仅凭推断和现场残留的破损银行汇款单,向晓东和战友们还是找到了嫌疑人杨某山的户籍地址,便马不停蹄地赶到杨某山的老家重庆,但杨某山却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既没有回家,也没有和家里人联系。受限于当时的侦查条件,案件只能陷入僵局。
  作为一名刑警,研判破案是天职,可就算拼了命还是找不到嫌疑人踪迹,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痛。向晓东说:“当了二十多年警察,有些破获的案件慢慢都淡忘了,但没破的案件就像刀疤一样,总是记忆犹新、隐隐作痛。”
  从那时起,这起案件被民警装在心里,只要遇到类似案件,都会跟爆炸案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研判。10年、20年,时光流逝、部门调整、人员调动,但向晓东和战友们始终没有忘记这起没破的爆炸案。终于在2018年,向晓东在泉州发现了杨某山的身份证使用记录。可赶到泉州,却发现使用地点是一个杂乱的城中村,具体位置仍然无法确定,抓捕再次中断。
  直到最近,厦门警方终于追查到了杨某山的电话号码,并基本确定在某工厂打工的“老杨”,就是他们苦苦找了23年的爆炸案嫌疑人。警方再赴泉州抓捕,誓要还受伤的小王一个公道。
  10月14日上午,民警在工厂外足足蹲守了一个上午,还找到了杨某山在工厂对面城中村内的一个暂住处,但就是没发现他的踪迹。民警何鑫灵机一动,掏出手机通过微信搜索杨某山。
  “纯野生蜂蜜,我的真诚,持之以恒”,这是杨某山微信里的个性签名。“能不能假装买蜂蜜,引杨某山主动现身?”专案组现场经过分析研判后,主动电话联系了杨某山。
  爆炸案过去了整整23年,杨某山恐怕早已放下了戒备,活成了他心目中的“正常人”。何鑫顺利地添加了杨某山的微信,拿到了工厂的地址,还约好下班就一起去抓蜂蛹。
  晚上7点,就在工厂门口,杨某山穿着紫色的短袖,匆匆跑了过来。“没错,就是他,抓!”还没等杨某山反应过来,民警就一把抓住了他。
  “你们干什么!”杨某山还想挣扎。何鑫大喊一声,“还记得23年前的爆炸案吗?”杨某山顿时泄了气,原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爆炸案真的要了结了。
  审讯期间,杨某山如实交代了自己投放炸药伤人的事实。原来,他和小王那年都在采石厂打工,因为生活习惯不同,两人产生了一些小摩擦。随着矛盾的不断升级,杨某山便从采石厂偷来一条雷管,掏空了里面的“硝”,趁小王和工友熟睡的时候扔进了工棚。爆炸案发后,杨某山越过山头,从码头乘船又辗转换乘大巴离开厦门,隐姓埋名,四处躲藏,靠在山里给人养牛、采蜜生活。
  听到小王在这次爆炸案中,失去了一条腿,无法像正常人生活时,杨某山沉凝了一会儿,“真的很后悔自己当时的做法,该怎么处理我,我都认了。”
  目前,嫌疑人杨某山已被厦门市集美区警方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