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厦门4月1日消息 (记者 吴馨骅 实习记者 陈玥 蔡许诺)3月29日,“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2025年工作推进会(南部片区)暨全省高校学生“追寻领袖足迹 体悟优秀传统文化”寒假社会实践总结展示活动在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
与会人员集体观看《厦门大学全面推进“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专题片》,该片为大家展示了厦门大学集全省优势资源,以八闽大地为课堂,打造校地协同育人矩阵,在绿水青山之间书写培育时代新人的优秀答卷。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的师生带来了思政微课《囊萤之光 红色八闽》,生动讲述了福建省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在厦门大学囊萤楼成立,并将革命火种迅速传向八闽大地的历史故事。
签约仪式现场(央广网发 厦门大学供图)
在校地共建实践研学点签约仪式上,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高和荣代表厦门大学12个二级学院与南部片区12个研学点签署共建协议。现场发布了《全面推进“行见八闽” 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南部片区)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该行动计划由厦门大学协同南部片区各成员单位共同制定,全面推进“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加快构建区域特色、福建风格的“大思政”实践育人体系。
据校方介绍,“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于2023年启动,着力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大中小学一体化研学实践资源平台。南部区域联盟由厦门大学作为牵头单位,联动厦门市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泉州市南安市、晋江市、安溪县,漳州市龙海区、东山县等地建设“行见八闽”校地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区域共同体,着力推动区域合作、建设福建特色思政研学实践基地、打造示范性精品线路、搭建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总结思政育人经验理论等方面先行先试,协同推进思政育人实践。目前,研学点位建设扩充至129个,实现厦、漳、泉南部片区全覆盖。
此外,厦门大学还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共同签署闽宁协作“大思政课山海情”行动计划合作协议,将“大思政课”育人新模式融入闽宁协作伟大事业,传承弘扬“闽宁精神”,讲好新时代闽宁协作故事,推进更大范围协同育人。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