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老城区西北隅葫芦山南麓,红砖砌墙、飞檐画栋,苏颂故居“芦山堂”坐落于此。

一千多年前,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苏颂在厦门诞生,他主持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被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赞扬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

千年之后,科技创新的种子生根发芽,焕发新生命力。被亲切称为“苏颂工程”的厦门市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在2023年正式启动实施。一年多来,厦门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开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新局面,城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逐步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性提升。

在日前揭晓的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厦门市有7项科研成果获奖,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

9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正式发布《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科技集群”,厦门跃升至第72位,比上年提升8位。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传承千年苏颂创新文化、科学精神,规划“苏颂”系列新型研发机构,举办“苏颂杯”系列创新创业赛事……作为推进“苏颂工程”的重要载体,厦门科学城正着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创新要素集聚地、未来产业培育地。

目前,厦门科学城已引进培育12家新型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搭建起“新型研发机构+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平台+孵化器+未来产业园+创新飞地”产业育成孵化服务体系,Ⅰ号孵化器等核心载体集聚各类企业和机构超过1800家。

科技创新永远站在关键产业的前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厦门正积极夯实基础研究的“地基”,推动省创新实验室优化研发布局、加快成果转化,筑牢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内核。

在两家省级创新实验室——嘉庚创新实验室与翔安创新实验室里,一些前沿领域乘势而上,一批关键技术相继攻克。嘉庚创新实验室自主研制并产业化了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等一批“厦门产”原创性技术和产品。全球首个戊肝疫苗、首个国产HPV疫苗、全球首个艾滋尿液抗体自检试剂、全球首个鼻咽癌诊断试剂等体系化原创产品,相继在翔安创新实验室诞生。

眼下,厦门还着手策划福建海洋创新实验室、实施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建设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创新资源集聚不断实现新突破。

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的无人车间里,平均每4秒钟就能生产一块曲面屏;城市园区中,“厦门造”自动驾驶车辆批量应用;浩瀚宇宙中,四颗厦门城市卫星组队“共舞”……近年来,人们见证着厦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核心领域的关键成果。

市委市政府前瞻布局,重点发展第三代半导体、氢能与储能、基因与生物技术等六大未来产业,未来产业骨干企业现已达176家。

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科技发明从“书架”走上“货架”,我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协同共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日益通畅,不断发展和释放出新质生产力的价值。

向“新”发力,朝“质”登攀,厦门制造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展现出新质生产力带来的蓬勃力量与旺盛活力。

目前,厦门已拥有超过40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平板显示等产业的20多个细分领域,厦门有超过60家科技型企业和高校院所的近百项技术或产品处于全国、全球领先水平,部分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乃至全球第一。(记者 吴君宁)

编辑:邬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