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塔电子自主研发的上变频芯片KTD1019集高性能、高可靠性、高集成度等优势于一体

科塔电子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王建钦介绍公司研发方向

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2024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上,厦门科塔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塔电子”)自主研发的上变频芯片KTD1019精彩亮相,吸引众多客商关注。这款纯国产化的芯片主要用于动中通的BUC功能模块中,负责将上行信号频率(指发射站把信号发射到卫星上用的频率)调整为符合需求的信号输出。

小芯片,大乾坤。科塔电子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王建钦介绍,KTD1019是目前国内唯一可以和国际品牌同类芯片“掰手腕”的产品,它搭载了国内首创的集成本振源和频踪功能,集高性能、高可靠性、高集成度等优势于一体,在提升性能的同时还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

上变频芯片KTD1019,是科塔电子坚持自主创新、聚焦卫星应用领域锻造“中国芯”的一个缩影。自2014年成立以来,科塔电子始终专注于卫星通信及相控阵雷达领域芯片的研发,以专精特新练就“独门绝技”。目前,该公司的多项技术国际领先,是国内少有的能为相控阵天线系统提供整套T/R套片综合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勇攀高峰

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走进位于美峰创谷的科塔电子,只见产品架上摆满了公司自主研发的芯片。这一颗颗米粒大小的芯片,如同一座座里程碑,记录着科塔电子勇攀科技创新高峰的历程:从“静中通”到“动中通”,再到“相控阵”“雷达感知”。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传统卫星通信领域的龙头供应商。”王建钦说,传统卫星通信领域主要包括“静中通”和“动中通”。这里的“动”和“静”指的是卫星天线,“静中通”是指静止状态时进行卫星信号接收,主要用于卫星广播电视以及遥感领域;“动中通”是指在移动状态下实现信号的双向实时传输,在海上应急救援、地震救援等场景中,就有“动中通”的身影。

王建钦说,科塔电子在传统卫星通信领域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低噪声放大、下变频、上变频和功放。“简单理解,就是通过一系列举措,把卫星的高频信号转变成方便传输的信号。”

在业内,“动中通”上变频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把卫星的高频信号变为适宜地面接收的信号容易,但要在地面把信号发射到三万六千公里的高空,可是个大难题。经过多年的潜心攻关,科塔电子不仅推出了“动中通”上变频产品,还研发了自主可控的功率放大器,攻克了关键技术难题。

“不同于传统的芯片,我们使用硅基材料将上变频、频踪等功能集合在一块,最终打造了KU频段高度集成的上变频器,此次亮相2024中国卫星应用大会的KTD1019就是典型代表。这个构造的集成多功能上变频传统卫星通信芯片,现在全球只有三家能供应,科塔电子是其中唯一的中国企业。”王建钦说,公司已经与多家雷达及卫星运营商核心客户,就KU频段高度集成的上变频器产品达成战略合作。

前瞻布局

逐梦卫星互联网

创新,永无止境。在深耕传统卫星领域的同时,科塔电子还瞄准卫星互联网进行前瞻布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所谓卫星互联网,通俗地说,就是把基站建到太空上,让每颗卫星成为移动基站,把网络信号送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助力实现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王建钦说,卫星互联网应用场景广阔,涵盖低空经济、防灾减灾、智能交通等。

当前,我国已把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畴,随着卫星互联网进入产业化阶段,国内厂商加速入场脚步。据预计,到2030年,仅高频芯片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就将突破1000亿元。

王建钦说,基于此前的技术积累,科塔电子面向卫星互联网研发了相控阵天线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包括上、下变频器,多功能幅相芯片,低噪声放大器,第三代半导体功放器等,产品覆盖第四代相控阵天线的所有核心高频芯片,并且实现高精度、低成本。

此外,相控阵天线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还可用于相控阵雷达,其应用领域包括天气预报、航空等。

“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而我们用十年时间攻克了低噪声放大、上变频、下变频、功放、相控等五大技术,好比打造了五把小剑,现在到了‘亮剑’的时候了。”王建钦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科塔电子将精益求精,力争成为相控阵应用全套高频芯片核心供应商,助力我国“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体系建设,提升中国卫星通信行业的全球竞争力和话语权。

点击

一“芯”一意的人才队伍

科塔电子不断创新突破的背后,是一支执着专注、同心协力的科研人才队伍。

时间倒回至2014年,在日本工作生活二十多年的王建钦,回国创业,投身科创浪潮。回国前,王建钦担任跨国信息技术公司NEC的技术高管,在半导体领域造诣颇深。

“当时有许多城市向我们抛来橄榄枝,经过考察后,我们选择落地厦门火炬高新区。”王建钦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物理系,对厦门天然有着亲近感,“厦门营商环境好,政府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扶持力度也大,是创业的理想之地。”

做芯片,难度犹如在头发丝上起万丈高楼,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至关重要。王建钦一方面请来高频芯片领域工艺制程专家,补齐工艺制程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建立人才培训机制,自主培养人才,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队伍凝聚力,筑牢人才“底座”。

王建钦坦言,追“芯”路上荆棘满布,尤其是研发成本高昂,从设计、测试到制造,每个环节都需要巨大资金投入。“幸好有省、市有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在公司发展的关键时刻,这些政策就像‘及时雨’一样为我们解决难题。”

十年来,王建钦也见证了厦门集成电路产业的蝶变成长。如今,厦门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布局,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我们将继续扎根厦门,为厦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王建钦说。(林露虹 黄少毅)

编辑:邬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