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厦门4月16日消息 昨天上午,“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23年春季发布会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厦门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举行,论坛发布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23年春季预测报告”,这是CQMM预测与政策模拟结果的第34次发布。
参会人员现场合影(实习生 袁嘉敏 摄)
报告认为,2022年,在外部环境严峻和国内超预期的疫情冲击下,我国货币和财政政策联手强劲发力,托底制造业投资、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增长3.0%;居民消费价格(CPI)温和上涨2.0%;工业生产者价格(PPI)涨幅回落至4.1%;扣除价格因素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报告指出,从三大需求动力看,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是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这得益于一系列托底制造业投资、加快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措施。同时,需注意的是,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和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在持续推动制造业投资结构的转型升级。
会上,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同步发布了百位经济学家“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问卷调查”报告。该调查报告指出,随着中国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国内消费和投资逐渐复苏,加之2023年中央全力提振经济,出台稳增长和稳就业一揽子政策,中国经济有望回归潜在增速。但与此同时,经济增长仍存在下行风险,整体上,今年外部经济环境将更趋严峻,国内需求不足仍较突出,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
同期,“中国经济增长风险及其来源识别”研究报告及“全球汇率传导指数”报告(2023)发布。(见习记者 吴馨骅 实习生 袁嘉敏 通讯员 欧阳桂莲 何永芳)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