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厦门6月25日消息(记者 邬眉 通讯员 罗颖)当现代舞的张力与街舞的自由在火车站台上碰撞,一场关于时间、等待与出发的哲思即将上演……6月27至28日,由青年舞蹈家黎星执导、HelloDance吾街舞联合创作的舞蹈剧场《火车站》将在闽南大戏院登台亮相。
舞蹈剧场《火车站》剧照(央广网发 闽南大戏院供图)
据介绍,《火车站》自首演以来以独特的艺术表达引发观众强烈共鸣。与传统舞蹈剧场不同,该剧打破舞种界限,将现代舞的叙事性与街舞的爆发力巧妙融合。30余位舞者化身“时间旅人”,在极简主义的舞台装置中,用肢体语言演绎候车厅里的百态人生:有人因列车延误焦灼踱步,有人隔着玻璃与亲人无言告别,更有无数行色匆匆的身影在站台交汇又分离。导演黎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火车站是流动的时代缩影,《火车站》试图用最纯粹的舞蹈语汇,捕捉当代人共通的情感脉搏。
在舞台设计方面,《火车站》摒弃了华丽布景,仅以冷冽的金属架构与流动的光影,勾勒出既熟悉又疏离的公共空间。当电子音效与古典弦乐交织,舞者们如精密齿轮般卡点律动,又突然在某个音符中迸发即兴狂欢。这种“控制与释放”的张力,恰似现代人面对生活不确定性时的真实写照。
此外,该剧打破“第四面墙”的互动设计也令人耳目一新。演出中段,舞者们突然走向观众席分发“车票”,邀请观众用荧光笔在票根写下心愿。这些承载着真实情感的纸片,最终化作漫天飞舞的“星光”,将剧场变成巨大的许愿池。
据悉,作为“现象级”舞剧,《火车站》的走红折射出当代剧场艺术的转型趋势。制作人透露,该剧观众群体中“90后”“00后”占比超70%,更吸引大量舞蹈“零基础”观众走进剧场。剧中巧妙融入的流行文化符号——从电子游戏音效到短视频式剪辑手法,都在消解传统舞蹈的观赏门槛。
艺术不该被供奉在神坛,而应成为照见现实的镜子。黎星表示,当《火车站》大幕最终落下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圆满结局,只有站台上永不熄灭的指示灯,仿佛在提醒每个人,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但出发永远值得期待。据悉,该剧将于本月底完成全国巡演,而厦门则是本次巡演的最后一站。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