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博物馆两万多件价值连城的文物,历时半年,跨海大搬迁,近日终于全部安然无恙入住新家。
今年1月10日开始,参与厦门市博物馆搬迁工作的人员,一直提着颗心上班。两万多件文物,都是无价之宝,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敢为它们上保。搬迁之路又是相当艰难,从鼓浪屿八卦楼旧馆,到岛内艺术中心新馆,要跨越大海。直到这几天,所有参与搬迁工作的人员才终于松一口气:两万件馆藏文物全部安然无恙进入新馆库房。
市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新馆,今年春节期间正式开放,当时只有部分文物迁入新馆内。为了配合旧馆八卦楼内风琴博物馆的建设,馆内的其他文物开始了大规模搬家行动。市博物馆馆长张仲淳介绍,和旧馆相比,新馆各方面的条件都更好,文物的安防措施也更加到位。具有恒温、恒湿功能的库房,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同时,新馆内还有一套24小时监控的安防设备,可以监视博物馆内外的各个角落,整个安防系统耗资近千万元。
目前,新馆只有石雕陈列展对外开放,其他展厅还未完工。等所有展厅启用后,经历过跨海之旅的文物将配合各主题展览,陆续对外开放。
箱子 飞机材料打造航空箱
纯粹从外观看,这些文物专用航空箱,和普通文件柜似乎没什么区别。不过,可别小看它们了,它们是专门定制的,用制造飞机的材料打造,箱子里还加了4道钢条加固,确保发生意外掉落时,箱子不会损坏。航空箱制作好后,经过了严格测验,负重300公斤还没事,才算合格。
所有航空箱都打上了博物馆的封号,每个箱子有专人负责。实行责任制,如果少了哪个箱子,就要责任人负责。
这80个航空箱主要装运较小型的国家一、二、三级文物,如陶器、瓷器、铜器等。来回运了十几趟,80个箱子才把上万件小型文物全部送到岛内新馆。
打包 里里外外包了6层
文物打包,和一般物品的打包有很大区别。这也是文物搬运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给文物打包的,必须是专业人员。博物馆里所有的专业人员全部出动,轮流进库房包装文物。标准工作服、手套,这是必备。库房里再怎么闷热,就算汗直流,工作服也是不能脱的。
小件文物,按要求必须制作两层包装,工作人员为了确保安全,都会制作五六层的包装。容易碎的陶器、瓷器,往往先用泡沫垫将文物的几个面都包裹起来,陶罐、瓷罐内要用海绵和气泡垫塞满。如果是人像瓷器,包装更有讲究,脖子、手腕、手指、脚腕等容易破碎的地方,都要用海绵包上好几圈,表面变得平整后,再整个用气泡垫包起来。
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包裹了层层海绵和气泡垫的文物,要放入专门的包装盒,再放入航空箱。
字画上盖了防水油毡布
陶器、瓷器、玉器之类的,易碎,不好打包,那字画应该容易些吧?别这么想。有几百年历史的字画,画纸或是画布早已泛黄、脆化,剧烈或是较大的震动,对它们也是有影响的。所以一切都得轻拿轻放。
用防虫的樟木箱将字画装起,用气泡垫捆绑好,再覆上几层防水的油毡布,这样做是为了防水。运送字画最怕碰上下雨天。运送字画那几天,观天象,留意天气预报,也是工作人员分内的事。如果有大雨,运送计划肯定是要暂缓的。凑巧的是,那段时间,天气一直晴朗。
每件文物都进行了编号
博物馆内有不少大型石雕文物,轻则几百斤,最重的有5吨。许多石雕非常巨大,根本无法整件打包,所以只好先拆卸,再打包。有些镶嵌在墙上的石窗、门栏等,要借助钢钎、切割机等工具才能敲打、切割下来。 所有石雕中,龙柱的拆卸、打包最困难。龙柱紧挨着屋檐站立,拆最顶部的构件时,专家也胆战心惊,生怕不小心碰到屋檐,撞坏镂空的雕刻。终于整根龙柱完整拆下来,好几个专家一起,小心翼翼将柱身放倒在地,进行包装。
为了防止搬运过程中出现差错,文物拆卸、打包的每一个步骤都有专人做记录。一叠厚厚的清单,上面密密麻麻标明了每一件文物打包前的情况。每件文物都进行了编号,如果之前就有磨损或损伤,都要一一注明,以便辨认是否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新损伤。
搬运 垃圾车运送金贵的文物
从鼓浪屿八卦楼到轮渡码头,坐船过海,再从厦门码头运到文化艺术中心。这个路程虽然不太遥远,但由于水陆兼程,让工作人员费了不少心。
即便有了现代工具,人力也是少不了的。搬上抬下,从屋内移到屋外,都是需要人力。小件文物还好,大型石雕文物,常得同时动用10多个壮汉一起抬。大伙喊着号子,大汗淋漓,青筋暴出,同时使劲。
运送也是大问题。大卡车?这在鼓浪屿上是不可能有的。为了把文物运到轮渡码头,环卫处运垃圾用的小车派上了用场。数不清来回了几趟,小件文物一次可以载上几箱,可大件石雕,有时一次就只够运一块大石头。
海上10分钟 惊心动魄
一般行人用的轮渡客运码头,文物们也用不上。它们只能搭乘环卫处的船只,从环卫码头出发。吊车长长的手臂,把文物一件件“抓”到船上。吊车的手臂每抬起一次,工作人员就紧张一次,尽管之前做了严密检查,但还是担心吊车会不会临时出现状况。
从鼓浪屿到厦门,10分钟的海上行程,工作人员却感觉每一秒都是惊险时速。随便来阵风,来个浪,都能让船摇晃得厉害,所以,不是每天都能开船的。工作人员要算准潮水时间和天气情况,晴天涨潮时,船才能靠岸运载石雕。
安全到达厦门码头后,吊车得再次出场了。文物吊上岸,用叉车叉到汽车上,开始下段行程。这回,运输的车子可是有讲究,军用运输车。
警车开道,武警护送
两万多件文物跨海搬迁,历时半年,整个运送过程,都能见到武警的身影。警车开道,全程持枪押运,押运防护都进行了严密安排。
厦门宏光达公司,承担了此次搬迁工作。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从文博专家、博物馆工作人员、专业技工、搬迁人员到武警同志,前后有数百人参与了此次搬迁工作。整个搬运工作很艰辛,在运输期间,工作人员每天都要6点从家里出发,忙到晚上6点才收工吃饭。这之间的10多个小时只能饿着肚子,因为文物是不能在外停留的,大家一刻都不敢歇。(记者 詹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