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图片新闻 | 厦台风云 | 鹭岛时评 | 玩在鹭岛 | 美丽图景 | 企业天地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闽南风情
福建古老渔村里的蟳埔女
中广网    2009-03-01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厦门8月3日消息  福建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因为有了湄洲女、惠安女和蟳埔女,变得更加风情万千。三大渔女不仅以贤惠和勤劳而闻名遐迩,而且以独具风采的服饰吸引人们的目光。

  不久前,福建泉州一场“蟳埔女服饰设计大赛展示晚会”,显现蟳埔女服饰在原有传统特色基础上添加了流行元素,从图案、色彩、剪裁、造型上都有新的突破,也展现了当代蟳埔女的别具风情。

  蟳埔是闽南泉州临海的古渔村,那里有浓烈的海洋气息,有泛着水气的石板路。沿着曲折、狭窄的村道前行,不时会遇到头戴“簪花围”,耳佩“丁香钩”,身着“大裾衫”的蟳埔女,忙碌穿梭,恍惚间仿若穿越时空走入历史。

  蟳埔女的传统服饰,是上衣为布钮扣的斜襟掩胸右衽衣,俗称“大裾衫”,衣的下沿呈弧形;一般用棉布或宁麻做成,颜色以青色或浅兰为主,老年妇女以黑色为主。裤则以黑、兰色为主,裤腰二尺四,裤脚一尺二,俗称“宽筒裤”。

  这种宽松、肥大的裤子,与蟳埔女从事的劳动有着密切关系,一来在海滩上行走时便于卷起裤管;二来宽阔的海滩男女混杂,无遮无掩。蟳埔女们只要避开人群,挽起一只裤管,就可以若无其事地“方便”了。

  出于保护身体的需要和劳动活动的方便,蟳埔女服饰曾经一度流行用龙眼树皮薰汁染成紫红色作上衣。这种上衣适合渔民的劳动需要,不易被渔网缠住,不怕海水湿泡,不易脏。

  然而在泉州,蟳埔女特有的头饰就像惠安女的露脐服饰一样出名,是三大渔女中最迷人的,有了“四季花园”的美誉。从孩提时起,蟳埔女就把头发留长,十一、二岁起就将秀发盘在脑后,系上红头绳,梳成圆髻,然后穿一根“骨髻”。另外,她们还用鲜花的花苞或花蕾串成花环,少则一、二环,多则四、五环,以发髻为圆心,圈戴在脑后,这就被称为“簪花围”。

  色彩艳丽的鲜花穿线簪入其间,还佩有各种制作精美的镀金梳子、金钗、银针、金簪等首饰,簪中横插一支象牙筷。鲜花一般都是素馨花、玉兰花、菊花、含笑花等,这些花四季更替。于是,蟳埔女年轻老少全年个个沁香满头、鲜艳妩媚,让她们生活的古渔村呈现出一抹古朴而又绚丽的风情。

  如果说蟳埔女的头饰是一道移动的风景,那么蚵壳厝则是泉州这古渔村的历史见证。蚵壳厝又称蚝壳厝,是蟳埔渔村让人赞叹的建筑奇观,顾名思义就是用蚵壳建造的房屋。蚵是一种海生贝类,蚵壳一般砌在大门左右墙及后外墙体,用石灰浆、三合泥浆进行片片相砌,乍一看,如同片片鱼鳞。

  蚵壳厝整座建筑体现白色蚵壳墙体,下配花岗石墙基,上下红砖砌方框、窗框,红白相间,鲜艳夺目。蚵壳有天然的气孔,用它砌的墙在炎夏可以隔热,到寒冬又可保暖。沿海一带的海风带有盐分,且风大潮湿,用红砖易受腐蚀,层层剥落,而蚵壳墙体不易腐蚀,也不渗水,一如闽南沿海俗话所称“千年砖,万年蚵”。蟳埔人靠海吃海,还把吃剩的蚵壳变成建筑材料,原创者简直就是天才。

  蟳埔女是海的女儿,每天的潮起潮落都有她们的牵挂和希冀。她们喜欢打扮,也勤劳能干。这些生活在泉州海滨的渔家女,当男人出海捕鱼或外出经商时,她们则在家织渔网,带小孩,敲剥海蛎,为商人搬运货物。即使到了现在,漫步村庄里,依然可以看到她们挑着海产品匆忙而过,或在自家小院里敲剥海蛎的身影。至今在泉州的各个菜市场,蟳埔女卖的海鲜仍然有良好的声誉。(记者傅丹丹)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编:文渊      
闽南风情 更多>>
· 厦门最重要墓葬谜团破解
· 老屋翻建挖出六门古炮
· 《邵江海》冲击十大精品剧目
· “流浪”的民间歌仔戏团
· 福建古老渔村里的蟳埔女
· 古稀老太和面临消失的车鼓弄
· 考生家长包粽祝福孩子“包中”
· 同安成立“六桂堂”文史研究会
· 《邵江海》摘戏曲学桂冠
· “铁观音”探源趣说
· "福建土楼"入选世遗
美丽图景 更多>>
园博园美景抢先看
三园争辉园博园
一周厦门视野